男女主角分别是苏暖苏玉的其他类型小说《换亲后,我在种田文里发家致富小说》,由网络作家“虞琴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沈言继续说道:“那你知道要供一个人读书需要多少银子吗?我已经有两年的时间没有摸过书本,要想参加县试,就得再上两年私塾。”“去私塾读书,肯定是要交束脩的,镇上的私塾虽然比不上郡城,但每年的束脩银子怎么也得二两银子。逢年过节,还要打点些礼物。”“更不用说,平时纸笔墨的消耗了。你弟弟就在私塾读书,你应该知道,这些东西可不便宜。”沈言说话的时候,没有错过苏暖脸上的任何神色。他本以为苏暖会动摇,毕竟读书太费银子。但苏暖却没有丝毫动摇,“银子是小事,你的前途是大事。”她说完这话,就发现沈言一直看着自己。“暖暖。”这是沈言第一次这么叫她,神色看上去也极为复杂,“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?”苏暖笑了下,“你就当我这个人有眼光吧,我看人很准的。我觉得你将来...
《换亲后,我在种田文里发家致富小说》精彩片段
沈言继续说道:“那你知道要供一个人读书需要多少银子吗?我已经有两年的时间没有摸过书本,要想参加县试,就得再上两年私塾。”
“去私塾读书,肯定是要交束脩的,镇上的私塾虽然比不上郡城,但每年的束脩银子怎么也得二两银子。逢年过节,还要打点些礼物。”
“更不用说,平时纸笔墨的消耗了。你弟弟就在私塾读书,你应该知道,这些东西可不便宜。”
沈言说话的时候,没有错过苏暖脸上的任何神色。
他本以为苏暖会动摇,毕竟读书太费银子。
但苏暖却没有丝毫动摇,“银子是小事,你的前途是大事。”
她说完这话,就发现沈言一直看着自己。
“暖暖。”这是沈言第一次这么叫她,神色看上去也极为复杂,“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?”
苏暖笑了下,“你就当我这个人有眼光吧,我看人很准的。我觉得你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的。”
“为了日后跟着你享福,我这个时候当然要对你好了。这样你才能记得我的恩情啊!”
苏暖一半玩笑,一半说的是真话。
她不知道沈言信了没有,但对方看向她的眼神,却和从前有些不一样了。
沈言长这么大,从来没有人毫无保留的信任过他。
亲爹早逝,亲娘柔弱,沈言五岁以后几乎是跟着祖父长大的。
但那么疼爱他的祖父,在大事上,还是更相信他的堂兄。
等家里出事后,就更不用说了。
沈言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与打击,活到现在,他对前途都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。
直到苏暖的出现,又是帮他治病熬药,又支持他继续读书,给他原本黑暗的人生,增加了一道黎明的曙光。
这点曙光,让他的心里也温暖了一些,他默默的想,如果自己将来真的能够出人头地,那么他一定要让苏暖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。
当天晚上,月色很好。
苏暖忙完家务活后,并没有马上睡觉,而是把自己攒的银钱全都倒了出来。
这些日子,光是靠卖猕猴桃和酸奶的收入,就有七八两银子。
但家里的开销也不小,棉花棉布和铁锅煎锅,都是一笔大支出。每日买肉的钱,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。
她现在手里只剩下五两多银子。
看着眼前积攒的银钱,苏暖叹口气,还是太少。
不过明天又要去刘家送酸奶了,再攒一攒,很快就能攒够六两银子了。
苏暖连着两天没去刘家,也是怕刘府的人吃腻,想着隔两天去一次,这份买卖才能做的长久。
事实上,苏暖上次拿来的酸奶,柳姨娘早就吃完了。
酸奶送来的时候,因为太太和大小姐都爱吃这个,因此还分了正院那边一半。
等柳姨娘把自己的一半吃完,因为迟迟等到新的酸奶送过来,就惦记上了正院的酸奶,非要刘老爷去正院把酸奶要来。
刘老爷只好厚着脸皮来找太太,刚好大小姐不在,太太脾气好,便把还没动过的酸奶让刘老爷拿了回去。
等大小姐月英回来的时候,听说了柳姨娘要酸奶的事情,气得不行,还想去找柳姨娘算账。
太太赶紧拦住了她,“不过两碗酸奶而已,柳姨娘爱吃就让她吃去吧!这又不是什么大事。”
“娘,你也太好性了一些。我们正院的东西,就算不吃,也不能给她。”
虽然月英没能跑到柳姨娘的院子里大闹,但第二天就责罚了柳姨娘身边的一个丫鬟。
胡二婶看苏暖对芦苇滩有兴趣的样子,又加了一句:“等再过半个月,让你二叔带我们去一趟。这时候天还不太冷,野鸭子还没躲起来。你多带几个篮子,运气好还能拣些野鸭蛋回去。”
苏暖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,野鸭蛋可是好东西,用来腌制咸鸭蛋,肯定比普通的鸭蛋美味。
不过提起野鸭蛋,苏暖也想起了那个妇人叮嘱自己的事情,便问胡二婶有没有腌好的咸鸭蛋。
“有,坛子里还有我今年夏天腌的咸鸭蛋。”
胡二婶还以为苏暖要咸鸭蛋是自己吃的,等苏暖拿出铜钱时,她死活不要。
苏暖便道:“二婶,这咸鸭蛋不是我自己吃的,是帮别人买的。”
“不瞒二叔和二婶,我今天做了点吃食去县城卖。生意还不错,所以我明天还想去县城。”
胡二婶道:“卖吃食挺好的。我和你二叔本来还担忧,怕你们花光了银子以后该怎么办,现在听你这么一说,我们放心多了。”
从胡二叔家出来,苏暖就看到沈言朝她的方向走了过来。
“你怎么出来了?”苏暖心中一跳,继而强装镇静的走上前道。
沈言看上去神色如常,好似昨天发生的那一幕,他已经忘得干干净净,语气也与平时并无区别。
“娘看你迟迟不归,就让我去叫你。”
苏暖看他的样子,默默猜测,他昨天应该是喝醉了,完全不记得醉后发生什么了。
不记得最好。
苏暖轻松了几分:“我跟胡二叔他们多说了几句话。娘把午饭做好了?”
“嗯,做了杂粮煎饼。”
自从苏暖上次给胡二叔他们摊了回煎饼,就勾起了韩氏的兴趣。
摊煎饼这种活计,看着一点都不难,而且上手很快,关键方便又好吃。
韩氏试着几次,终于掌握好了技术。
这两天中午他们都是吃杂粮煎饼。
午饭后,苏暖又去了山上。
前几日忙着羊圈的事,已经好几天没去山上转悠了。
刘家那边不需要酸奶了,也就用不着采高粱泡和野葡萄了。
山上的药材也挖的差不多了,还没晾好的药材几乎把屋檐下的那点空地全占满了。
所以这次上山,她只想找点能用的调料,毕竟要做下酒菜,就得有调料,可她手边可用的调料太少了。
天气比之前又凉快了许多,山上的草木也有些枯黄。
在这些枯黄中,颜色还翠绿的野葱很容易被发现。
野葱又叫沙葱,在本地很常见,是一种很好的调料。
除了野葱,苏暖还发现了几株野生的紫苏。紫苏既是药材,也能做调料。
回去的路上,苏暖还发现了一棵野生的花椒树。
这颗花椒树,她以前上山采药的时候,也见过几次。只是那时候只顾着采药,根本没留意树上的果实,直到此时才发现这是一棵花椒树。
树上的花椒都已经成熟,有的还落到了地上的草丛里。
苏暖也不嫌弃,将地上的花椒也捡了起来。
最后差不多捡了半斤花椒。
半斤花椒够用很久了。
苏暖觉得这次没白来山里,高高兴兴的下了山。
她上山的时候,韩氏在家也没闲着,把羊圈打扫了一遍,将母羊这两天的排泄物堆到了后院的地里。
这都是苏暖让她做的,说是羊粪堆到地里,等发酵一冬天以后,就可以埋到地里增肥。
在种地这件事上,韩氏没有经验,苏暖怎么说,她就怎么做。
重阳节过后,才下了两场秋雨,天气就冷了下来。尤其一早一晚,有种进入初冬的感觉。
天刚微亮,苏暖就被冻醒了。
她住的房间,窗户上破了个大洞,还没来得及修补,就让刺骨的寒风灌了进来,冷得她直打寒颤。
眼看是睡不成了,苏暖便穿好衣裳,去了厨房。
新朝建立已经几十年,天下太平得很,百姓们的日子也就还过得去。每日三餐虽都是以粗粮稀饭为主,但也能混个肚饱。
苏暖准备熬一锅稀饭,再切点咸菜。
她这里刚把火升起来,觉得身上暖和一点,便宜娘余氏就从外面走了进来。
“二丫,昨天你妹妹没吃晚饭,今早给她炖个鸡蛋羹补补身子。”
苏暖没理会,她穿越来不过几天,但已经深刻领会到了余氏的偏心。
如果是后娘还能理解,可分明都是余氏所出,但妹妹苏玉自小受尽宠爱,什么活都不用干,而原主这个当姐姐的,天不亮就得起来干活,吃的用的处处不如苏玉。
这让苏暖难免有些气不平,她可不是逆来顺受的原主,于是冷着一张脸不说话。
外面天还黑着,厨房只有些火光,余氏看不清女儿的神色,只觉得她比从前更加木讷,也更不讨喜了。
余氏皱起眉头就想斥责两句,但想起什么,又缓和了神色,开口道:“你妹妹昨天跟我说,她不想嫁去沈家。”
“沈家的公子是生得好,可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,你妹妹又不及你能干,所以不如把你们俩的婚事换一换。”
换亲?
苏暖烧火的动作不由一顿,她那个便宜妹妹前几天还死活都要嫁到沈家,现在却突然改了主意,这里头肯定有猫腻。
说不定她那个妹妹苏玉是重生归来的。
因为经历过一世,所以才不想嫁到沈家,反而愿意代替她嫁给一个屠夫。
没错,余氏把原主许给了同村的屠夫,那屠夫姓张,生得又黑又壮,脾气还火爆,拖到二十多岁还没娶妻。
但张屠夫舍得出聘礼,余氏贪图银子,问都没问原主意见,就把亲事定下了。
如今苏玉要抢这门婚事,多半是不想再嫁到沈家受苦,所以看中了将来既有钱又对媳妇好的张屠夫。
而苏暖不单是穿越,还是穿书。她穿到了一个自己看过的种田文里,只是她和苏玉都不是女主,甚至她们都不是女配,只是两个无足轻重的人物。
苏暖大概记得原身的结局,因为频繁的怀孕生子,所以不到三十岁,就因为操劳过度早早离世了。
所以苏暖穿越后,一直都在想着该怎么避免原身早死的命运。当苏玉提出换亲后,苏暖觉得这对她来说也算是件好事。
她这人不怕吃苦也不怕受累,就怕早死。毕竟好容易有一次重活的机会,她当然要珍惜自己的生命。
倒是那沈家公子,听说祖上还是书香世家,人生得斯文又瘦弱,肯定不及那屠夫有精力。
“沈家只有母子俩,人口简单,你嫁过去以后,多讨你婆母欢心,将来若能得些好处,还能拿去给你妹妹贴补家用。”
余氏还当苏暖是任由自己磋磨的原主,继续道:“毕竟要不是你妹妹提出换亲,你也不能嫁到这么好的人家。你得记着你妹妹的恩情。”
哪知道苏暖却抬头道:“既然沈家这么好,妹妹为何要与我换亲?”
炉灶的火烧的很旺,这次余氏看清了女儿脸上的神色,没有了以往的唯唯诺诺,反倒透着一股与她划清界限的冷然。
“既然娘觉得沈家好,那就让妹妹去嫁吧!反正从小到大,好东西都是妹妹的。沈家这门亲事应该也不例外。”
余氏没想到一向听话的女儿竟然会顶嘴,不由恼羞成怒道:“不过是让你以后多贴补一下你妹妹,你就这样跟我计较起来。我白养你这么大了!”
“娘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吧!”苏暖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,“反正要我将来贴补妹妹,那是不可能的。你们要是觉得我不配这么好的亲事,那我就还做我的屠夫娘子。”
“不行。”
余氏还没说话,在外面偷听的苏玉就冲了进来。
她有些着急的说道:“娘,我们之前不是说好了吗,我和二姐把亲事换过来,你好好的提其他事做什么,何况那沈家穷的叮当响,不让别人贴补他家就算不错了。”
如苏暖猜测的那般,苏玉确实是重生的,前世她如愿嫁到了沈家后,发现沈家的日子比她想的还要难过。
婆母软弱,夫君冷淡,家里还一贫如洗。
苏玉嫁过去第二天,家里就没有过夜的米粮了。
回门那日,她是空着手回来的,等走的时候,还得厚着脸皮,从娘家这里借了一袋粗粮。
反而二姐嫁给张屠夫后,回门那日穿戴一新,还带回了十几斤猪肉。
从那时候起,苏玉就后悔了。
如今能重来一世,她再也不要嫁到那个一贫如洗的沈家。
苏暖看着苏玉急切的表情,越发确定她是重生归来的人,便慢悠悠问道:“沈家真有那么穷吗?”
苏玉对沈家怨念颇深,想也不想的答道:“他们家为了给沈言那个病秧子治病,积蓄都差不多花完了,家里连过夜的余粮都没有。”
这句话刚说完,余氏就瞪了她一眼,苏玉这才知道自己说错话了。
她把沈家说得这么不好,二姐还愿意嫁到沈家吗?
苏暖没错过她懊恼的表情,不动声色道:“原来沈家这么穷,那我还是不要嫁了。”
苏玉一边后悔自己口无遮拦,一边赶紧找补道:“二姐,其实沈家也不是那么差。沈言身子是有些弱,可他长得好啊。还有他娘,性子更是一等一的好,你嫁过去肯定不用怕婆婆磋磨。”
她那婆婆,说好听点是性子好,说难听点就是软弱无能。
但比起会磋磨人的婆婆,有这样软弱的婆婆还是件好事。
就这样,在苏暖一点点的试探下,对沈家也有了大概的了解。
她便话锋一转,“要我嫁到沈家,也不是不行,但娘得给我准备一份嫁妆。”
余氏忍了她好久了,此时不由跳脚道:“老娘养了你这么多年,没多要聘礼已经算不错了,你还要什么嫁妆?”
苏暖淡淡道:“谁说娘没有多要聘礼,你要是不贪图聘礼,能把我许给张屠夫吗?”
张屠夫下聘的时候,可是足足出了十两银子。
而沈家因为是苏玉自己看中的,只要了二两银子的聘礼。
余氏一时理屈,被噎的说不出话来。
苏暖道:“要是娘不想出嫁妆,那我就……”
还没等她把话说完,苏玉已经打断道:“好,我把我那份嫁妆给你。”
因此田娘子给儿子买了两块猪肝,给自家相公买了一块猪皮冻,还买了一些苏暖推荐的五香豆腐干。
田娘子的相公唐秀才,今天回来的有些早。
刚一进家,就看到饭桌已经摆上了,除了老妈子做的两样素菜,桌上还有两道熟食。
还没坐到饭桌前,唐秀才就闻到了一股香味。
他吸了吸鼻子,问道:“这是买的什么,这么香?”
田娘子给他盛了一碗饭,说道:“买了点猪皮冻和猪肝,还有些五香豆腐干。那五香豆腐干,买过的人都说好。”
冬哥在旁则道:“爹,猪肝好吃。”
唐秀才笑了笑,便先夹了一块猪肝。
猪肝入口软糯,吃起来还有些咸香。
唐秀才点点头:“难怪冬哥爱吃,这猪肝做的确实不错。”
田娘子则给他夹了一块猪皮冻,“你尝尝这个,说是用猪皮做的。”
因为有些人不大喜欢猪皮的口感,因此苏暖做猪皮冻的时候,便把猪皮捞了出来。
这样做出来的猪皮冻,更加晶莹透亮。
唐秀才只尝了一口,就喜欢上了这个味道。
猪皮冻几乎入口即化,颜色虽然寡淡,但吃到嘴里,味道却丰富浓郁得多。
唐秀才最后才尝五香豆腐干,不得不说,虽然五香豆腐干是素菜,但吃起来并不比前两者差。
当天中午,唐秀才足足吃了两碗饭,才放下筷子。
同时他还嘱咐田娘子,明日一定要多买些猪皮冻和五香豆腐干,他请客要用。
田娘子不免问道:“明天你要请谁,是和你交好的那几个秀才公吗?”
唐秀才摇头道:“不是他们。今日庞老爹帮了我一个大忙,所以我明日要请他来家吃顿饭。”
庞老爹早年当过衙役,交际很广,儿子又是酒楼的掌柜,在县城也算是有头脸的人物。
田娘子听到要请他吃饭,便思量起来,打算明日多买些东西回来。
第三十七章
苏暖的熟食生意越做越顺手,熟客也越来越多。
尽管今天她多做了一样猪皮冻,但不到两刻钟的时间里,篮子里的熟食就都卖的干干净净。
有些人没买到五香豆腐干,还失望的不行。
苏暖便答应他们,明天一定多做些五香豆腐干。
五香豆腐干的利润是最大的,而且也最受人欢迎。
苏暖在回去的路上还在想,也不知道秋娘和胡二婶把豆腐做好了没有。
今天卖的五香豆腐干,是她起了个大早,用自己做的豆腐制的,因为磨豆浆太累人,所以苏暖做的不是太多。
等她回到家里,韩氏就告诉她,胡二婶和秋娘都已经来过了。
两个人都送了十五斤的豆腐过来。
看到那些白嫩嫩的豆腐,苏暖的脸上立刻多了点笑容。
一斤豆腐差不多可以做十四块豆腐干。
三十斤豆腐就能做四百二十块豆腐干。
刨去十斤黄豆的成本,给胡二婶和秋娘的工钱,她还能净挣三百九十文钱。
这还只是五香豆腐干的收益,今天的猪皮冻和猪肝都卖的很好,一天也有八十文钱的利润。
加起来就是四百七十文钱。
苏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,要是每天都能把五香豆腐干卖完,自己每两天就能挣到一两银子,以后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。
一想到每个月可能会有十五两银子的进账,苏暖的心情就好的不行。
晚饭的时候,苏暖就多做了两道菜。
“好香!”苏暖一进厨房就闻到了馅饼的香味。
“娘,你这馅饼做的不赖啊!”
韩氏听了这夸赞,扭头笑道:“是暖暖你教的好。”
“阿言说明天准备去县城,所以我就用你教的法子发了面,只是第一次做,怕做不好,就先练练手。”
“正好,胡二叔的儿子回来了。他明天要回县城,我已经跟他商量好了,明天让他带我们去县城。”
“有人带你们去,那再好不过了。”
正说着话,沈言也来了厨房。
苏暖就把请胡二叔帮忙挖菜窖的事情说了出来。
韩氏一边盛饭一边道:“暖暖你怎么想到挖菜窖了?”
苏暖接过自己的那碗粗粮稀饭,“马上到冬天了,家里得存点过冬的蔬菜。而且有了菜窖,我们就能多囤点粮食了。”
沈言一听这话,就知道苏暖还在想着鞑子会南下的事。
“那你打算囤多少粮食?”
苏暖低声道:“越多越好。粗粮细粮,我都要囤一些。还有红薯,马上就要霜降了,霜降之前,家家户户都要挖红薯。到时候,我准备买上几百斤红薯。”
韩氏吓了一跳:“几百斤,买这么多红薯做什么?”
苏暖道:“一半用来过冬吃,一半蒸熟了晒干。晒好的红薯干既能当粮食,还能当零嘴。”
“既然要买这么多红薯,那干嘛还要囤那么多粮食?”韩氏有些不明白苏暖的打算。
沈言却知道,“暖暖这么做,大概是应对鞑子可能会南下的事。鞑子一旦南下,肯定会把沿途的村镇抢劫一空。所以就算鞑子最后会退兵,但粮价肯定会涨。”
苏暖笑道:“还是相公聪明,我就是这么想的。”
“那暖暖你打算把粮食藏哪?”韩氏问道:“如果鞑子真要来,我们肯定要往山里跑。但那几百斤粮食,可不好往山里带。”
苏暖胸有成竹道:“我已经想好了。等菜窖建好后,你们就知道了。”
关于藏粮食的事,苏暖特意卖了个关子。
不是她不信任韩氏,而是这事确实得等菜窖建好后才能说明白。
明天不用去镇上卖熟食,苏暖想起已经有三天没给刘家大小姐做点心了,就花了点心思,不仅做了几个雪媚娘,还做了些酸奶松饼。
松饼刚做好,胡二叔就带着几个人来了家里。
原来丁税涨钱了,好些人家都在发愁这件事,听到苏暖又要挖菜窖,这几个人毫不犹豫的就答应来帮忙。
胡二叔本来打算明天过来的,但这几人急着挣钱,因此就催促着胡二叔带他们过来了。
苏暖只想早点把菜窖挖好,当然不会嫌人多。
胡二叔很快选好了菜窖的位置,就在羊圈的对面,菜地的另一边。
人多就是力量大。
一个下午过去,菜窖就挖了两米多深。
按着苏暖的要求,菜窖并不是常见的圆形和方形,而是长方形。菜窖的长比宽要足足多出三米。
胡二叔当时还劝苏暖道:“这样挖的话,长形菜窖可比方形菜窖用的青砖多。”
苏暖当然知道,可她这么做是有原因的。
她只是说:“胡二叔你就照我说的挖吧,我就喜欢长形的菜窖。”
没办法,这菜窖是她用的。胡二叔也只能依着她的意思。
第二天,天色刚微微亮,韩氏就起来了,借着晨曦的微光,开始在厨房烙馅饼。
等苏暖醒来,韩氏已经烙了十个馅饼,不得不说,这煎锅就是好用,连韩氏这样厨艺不精的人,都能把馅饼烙的金黄酥脆。
最新评论